南昌瓷板畫 傳承與觀賞兩不誤

時光如果停留在1910年前,那時已有千年歷史的瓷上繪畫多為山水、花鳥或寫意人物,以寫實肖像為內容的瓷畫還從未有過。

1911年,在鄱陽縣的饒州瓷廠附設的中國陶業(yè)學堂內,一位名叫鄧碧珊的教師,將歐陽詢發(fā)明的九宮格用于瓷繪,在攝影技術和國外繪畫技法的影響下,慢慢摸索出讓瓷上人物顯得立體、真實的技巧。

隨著攝影技術和新顏料的傳入,以及燒瓷技術的不斷提高,南昌瓷板畫,又有了一個新名稱:瓷上肖像畫。它既繼承了祖國傳統(tǒng)文化之精華,又吸收了西方繪畫之營養(yǎng),它看似攝影作品,但又比攝影作品傳神,形似古典油畫,但又比古典油畫細膩逼真,神似中國重彩工筆畫,但又比中國重彩工筆畫厚重。

據史料記載,上世紀30年代,制造南昌瓷板畫的麗澤軒瓷莊就已經走上高端路線,定出嚴格的品質標準和高昂的價格,深受市場歡迎。新中國成立后,早期的南昌市工藝美術廠定制老人瓷像的生意也曾經十分紅火,各個銷售點的客人絡繹不絕。

然而,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后,電腦影印技術的發(fā)展一夜之間取代了瓷上肖像畫的實用價值,手工瓷繪漸漸無人問津。

當一家家南昌瓷板畫店紛紛關閉,南昌瓷板畫漸漸只存在于老南昌人的腦海中時,2008年,南昌瓷板畫成為了南昌市首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,成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。如今,在游客心中,南昌除了有八一起義紀念館、滕王閣等名勝外,又有了一個新景點——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,可供游覽觀光。在那里,他們可以全面了解這門浸透著江西這片土地人文靈氣的技藝。

在專門保護與傳承南昌瓷板畫的專業(yè)性機構——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的展示廳,前來觀看的游客就如同進入一個瓷板畫精品的博物館。他們可以看到,通過民間尋訪和搜集而來的藏品,從首代至今天的各代傳承人的創(chuàng)作精品,還有近年來在各項比賽和展示中獲獎的瓷板畫作品。同時,展廳還有專業(yè)的講解員為游客講解南昌瓷板畫的歷史,和一幅幅瓷板畫背后的故事。該中心講解宣教部組長秦雨萌告訴記者:“游客中有的是南昌市民,還有許多是外地游客,他們開始把這里當做必須一看的景點了!

記者獲悉,該研究中心的展廳本來只是作為瓷板畫的收藏室,僅供內部的研究人員學習和交流,但是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,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南昌瓷板畫,展廳對外開放的呼聲越來越高!罢箯d對公眾開放后,前來參觀的人越來越多,許多人在看過瓷板畫后,萌生出學習瓷板畫的意愿!蹦喜砂瀹嬔芯恐行母敝魅涡练f告訴記者,中心已經組織了興趣班,為這部分的市民免費教授制作瓷板畫的課程。

今年12月份,研究中心就將搬家。新館除了有展示館,還將打造體驗區(qū),游客能夠在那里看到瓷板畫的整個制作工序,并且能夠動手體驗,還可以根據喜好,自主購買由瓷板畫制作出來的各式各樣的產品。

像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一樣的機構還有許多,辛穎告訴記者:“如何更好地保護民俗,試著將民俗與旅游嫁接,吸引更多的人關注,凝結更多的力量,是當前各方人士努力的方向!